顯示具有 德國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德國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德國教育-迎新生 德國政府送錢啦!

Begrüßungsgeld für Studenten 迎新生 德國政府送錢啦!


Zum Studienbeginn einen Bonus von der Stadt erhalten klingt verlockend. Und ist in einigen Teilen Deutschlands üblich. Wo, zeigt die Karte. 
新學期之初即從當地城市那獲得補助聽起來很吸引人,這一情況在德國部分地區很常見,到底哪些城市有這一福利呢?請看圖。






Wenn sie gerade angefangen haben zu studieren, scheuen Studenten gewöhnlich den Gang zum Einwohnermeldeamt. Es gibt Wichtiges zu tun in den ersten Tagen, Ersti-Partys, Ikea-Einkäufe – wäre doch schade, die eben erst erlangte Freiheit durch Ämtergänge zu vergeuden. 
當學生們開學時,通常害怕去戶政事務所,因為開學頭幾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例如說:參加新生派對、去IKEA購物。要是把才剛獲得的寶貴自由浪費在機關部門裡就太可惜了。

Für die Städte ist das jedoch zum Nachteil, ihnen entgeht viel Geld durch den „Länderfinanzausgleich“. Also haben sie vor ein paar Jahren das studentische Begrüßungsgeld erfunden: Wer sich anmeldet, bekommt einen Bonus. Offenbar hoffen einige Städte, das Geld möge auch Studenten anlocken, die sonst gar nicht gekommen wären. Es fällt auf, dass der Süden sich eher zurückhält. Wenn dort was verschenkt wird, sind es eher Gutscheine (für die Busse oder das Hallenbad). 500 Euro jedoch, so viel auf einmal wie nirgends sonst, bekommen Studenten der FH Furtwangen, die nach Gütenbach ziehen, sieben Kilometer entfernt. So viel Geld ist aber auch ein Signal für alle Studenten: Achtung, da kommt nach den Ersti-Partys nicht mehr besonders viel.
這對當地政府來說是個損失因為實施「各邦財政平衡政策」流失許多錢。所以政府在幾年前發明了大學新生歡迎費:那些來登記的的學生就可以獲得這份紅包。當然一些城市也希望通過這一方式來吸引那些通常不會選擇這個城市的大學生。很明顯的是德國南部在此項措施上顯得比較保守。當地如果有送出東西的話更多都是有價票券(在巴士或是室內泳池中使用)。對於富特旺根應用科技大學,那些願意搬到7公里之外位於古騰巴赫的大學生來說,可以一次獲得500歐元,這是任何一個地方也沒有的高額獎學金。不過這樣一大筆錢對所有學生來說也意味:聽好!在迎新派對後就不會留下很多錢了。




線上英日韓德法西義越泰文免費電話:0809-090566  
Mailhitutor@hitutor.com.tw Skype:hitutor Hitutor Line 客服ID:hitutor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德國教育-適性發展的教育制度

適性發展的教育制度 小四就依成績分流






在柏林市區的德國聯邦促進就業局布蘭登堡分局查詢室,一位媽媽和九年級中學生專注地盯著電腦螢幕,男孩念的是準備升大學的文理中學,他一臉稚氣、長著雀斑,「明年要交實習作業,我必須完成兩周的實習,所以來找看看有沒有實習機會。」男孩對旅遊活動有興趣,想找這方面的實習機會;媽媽在一旁抱怨,「這類實習機會太少了。」

社會需要各行各業

擁有海德堡教育博士學位的工研院區域研究部研究員王寶苑表示,務實而理性的德國人深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就業,對社會有貢獻,一個完整的社會必須由各行各業組成,不應只有大學生;德國極為重視職業教育,在德國,只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會讀大學,三分之二則會進入雙軌職訓,接受該行業所需專業技能的培訓;包括工廠裡技工、銀行裡行員秘書,都是由雙軌職訓培育出來,並成為德國社會中堅分子。
德國教育制度是在小學四年級時就進行分流,畢業時小學老師依學生課業及學習表現,成績佳者,則被分流至文理中學,著重學術養成,培育上大學專才;小學課業成績屬中庸或低者,則分別引流至實科中學或主幹中學,這兩者都是進入技職體系,學生大約十五、六歲時必須選定自己發展的行業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小學四年級就決定發展方向,這看似殘忍,也是讓孩子及早認清,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念大學,而是朝自己適合方向發展,發光發熱。 事實上德國在中學階段,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與目標。教育部職業教育及終身學習司長哈格(Kornelia Haugg)表示,在七年級時,會對學生進行潛力分析,發掘學生長處,舉例來說,有的人是德文、數字表現差,但動手能力不錯;她舉例,潛力測試的題目是,要一組年輕人,運用各種材料,布、紙等將雞蛋包起來,最後丟到地上而蛋不會破,就是藉此過程來觀察學生的反應。

實作找尋職業興趣

她表示,德國經驗是,透過實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階段提供三到四次實習機會,讓學生透過動手做來找尋職業興趣,學校也會從企業或培訓機構得到回饋。生態職訓中心(GFBM)也經常配合學校舉辦實習活動,例如,會開放十歲左右的孩子到廚房去幫忙,開放讓學生實習一、兩天,實際了解工作內容。
德國聯邦促進就業局布蘭登堡分局官員卡德勒(A. Kadner)說,在中學階段,學校每年帶著學生到促進就業局上課,了解就業市場狀況,包括那些熱門行業,薪水大約多少等等,讓孩子及早了解就業的重要。
德國及早對孩子進行職涯教育,最終目的是要引導孩子找到職業興趣與目標,以利將來就業。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父母普遍尊重孩子的決定。

父母尊重孩子選擇

在台灣,教授或研究員父母親並不容易接受小孩念技職;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柏南可(Karl Brenke)有三個孩子,其中一位男孩念了技職體系開了小商店。他還有一個女兒大學念了一、二年,想改學畫畫,他對女兒說,「畫畫可能會找不到工作」;女兒還是去畫畫了。他說,「我尊重女兒的選擇,職業要做得快樂,硬逼他是沒有用。」
四十六歲的弗萊海特(Heike Freiheit)是一名職場陪伴員,她的工作是幫助就業有困難的年輕人找工作,她也是個母親。她總是對孩子們說:「要做你喜歡做的事,只有在自己喜歡的行業,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文章出處-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868



線上英日韓德法西義越泰文免費電話:0809-090566  
Mailhitutor@hitutor.com.tw Skype:hitutor Hitutor Line 客服ID:hitutor